食品添加劑不是食品安全“替罪羊”
實習生 魏偉
自上海多家超市銷售違法使用色素的饅頭產品被媒體曝光后,老百姓再度對食品安全產生擔憂。近日,孫寶國院士在首都圖書館舉辦題為“食品安全、任重道遠”的講座,就食品安全問題為聽眾答疑解惑。請關注——
蘇丹紅、毒藥火腿、瘦肉精、問題雞蛋,加上最近被媒體曝光的違法使用色素的饅頭,歷數(shù)食品安全事件,普通餐桌上的食物幾乎都“被安全”過。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現(xiàn)狀如何?食品安全問題該怎樣解決?
違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
4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院士在首都圖書館為廣大民眾做了題為“食品安全、任重道遠”的講座。他指出,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性是好的,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是差的。
根據(jù)農業(yè)部最近3年對我國主要大中城市進行的質量檢測報告結果,最近3年我國瘦肉精檢測合格率均在90%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為99.4%,比2001年提高了30多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上,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食品中,中國產品抽檢率最高,達到15%,即使這樣,中國食品的合格率仍然是最高的。“但是,目前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是極低的,老百姓對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承受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引起軒然大波。以往發(fā)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違法分子為了追求利潤,在食品中故意添加有害物質所致。這些事件造成很多老百姓對于食品中的添加物極為敏感,對食品添加劑也產生了很大的抵觸心理?!睂O寶國說。
事實上,近年來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基本都與食品添加劑沒有關系,問題食品中添加的是非法添加物,二者有質的區(qū)別。
孫寶國指出,人們把違法添加物與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劑成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替罪羊。他舉例說,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劑,金華火腿事件的敵敵畏顯然不是食品添加劑,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是由于奶粉中沒有蛋白質,食用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營養(yǎng)而導致大頭病。
食品添加劑有嚴格審批
孫寶國說,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它本身具有可食性,不但對身體沒有壞處,有時反而是確保食品安全的物質。他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安全。比如,以前的零打醬油放置時間久了會長毛,很不衛(wèi)生,但加入防腐劑以后這一問題就不存在了。
據(jù)了解,目前,國家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其中香料、香精類的最多,達到1800多種。孫寶國表示,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審批是非常謹慎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要性。食品的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劑就不能加。比如,面粉中的增白劑是不必要的。衛(wèi)生部等部門今年3月1日正式發(fā)布公告,撤銷面粉增白劑,從今年5月1日起開始執(zhí)行。第二,安全性。只有經過實驗證明安全的食品添加劑才能投入使用。除了科學實驗之外,國家還要參考其他國家情況,一般至少有2個發(fā)達國家使用后證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劑,國家才會給予批準(少數(shù)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業(yè)只有使用國家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才是合理、合法的行為。
食品不含添加劑未必好
“為了調和味道、保鮮、貯存等目的,食品中含有適量食品添加劑是正常的,或者有的食品生產不含有任何食品添加劑,這些都是產品生產的正常需要。在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條件下,產品中有無食品添加劑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的差別。企業(yè)不應該把產品不含某些食品添加劑作為賣點。但是,現(xiàn)在有很多產品的包裝會特別指出不含某種食品添加劑或者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這是不合理的?!睂O寶國指出,衛(wèi)生部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規(guī)范工作,按照食品添加劑的分類進行管理。同時,消費者也應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能籠統(tǒng)地認為食品添加劑越少的產品就越健康。
孫寶國指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原因在“人”。大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生產廠商受利益驅使,在食品中加入違法添加物造成的,還有小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是人為編造、有意炒作造成的。他說:“中國食品問題在傳播過程中被誤導了,被歪曲了,被發(fā)酵了。”
由于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識,普通消費者對某些虛假新聞的鑒別力不高。孫院士分析了可燃性面條事件,他說,谷物類食品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和纖維素的化學差別主要在于化學鏈的長短,鏈短的是淀粉,鏈長的是纖維素。因此,淀粉可燃是符合科學原理的。公眾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以至于對可燃面條產生心理恐慌。
孫寶國最后總結,“萬物皆有毒,無不毒之物,而量微則無毒,超量食用,即顯毒性”。他指出,全社會要理性對待食品安全問題。食品中都存在有毒物質,只是量的問題。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相應地,消費者也不能零容忍。尤其是結合中國的人口問題,糧食問題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是一項嚴峻的挑戰(zhàn),而可以提高產量的一些雜交農產品,味道原本并不好,需要加入香精等食品添加劑來調和味道。
他表示,消費者不能一味地排斥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問題要求每位公民“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平時要注重提高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科學飲食的素養(yǎng)和鑒別新聞真?zhèn)蔚哪芰?,對食品安全事件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讓自己真正做到“不愁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