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奮斗在扶貧一線的食藥人致敬——陜西食藥監(jiān)局石泉縣高坎村扶貧點紀實
8月10日,記者應邀驅車從西安前往石泉縣高坎村,歷經(jīng)3個半小時的車程,下午1點到達石泉縣城并與省局駐村扶貧干部張寶寧會合(在電話中,張堅持到縣城接我,擔心我找不到進村的路,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據(jù)他介紹,從縣城到高坎村有兩條路,一條是爬山路,需要1個小時的車程,另一條是沿江岸開車,車停到碼頭,然后坐船渡江,需要40分鐘。作為北方人,我更傾向于后者,很想體驗一下坐船渡江的感覺,但張強烈建議開車爬山路,雖然不是很理解,但我還是服從了他的安排(后來明白,這樣安排很有必要的)。
簡單吃了碗面便驅車向目的地高坎村駛去。進山不久,我發(fā)現(xiàn)手機、車載導航都沒有信號,且路況復雜,在這里,俗語“鼻子下面就是路”不再靈驗,因為路上看不到人,好在有張寶寧引路。或許是擔心我駕駛疲勞,張寶寧不停地跟我說話:這條路本來沒有這么寬;哪個山頭是哪個村的;哪個村的收入情況好一點;
哪個位置看漢江最美……,他就像個活地圖,雖然嘮叨,但卻很可愛。
扶貧很苦 苦中有樂
——“裝個電視,也幫我們自己‘脫貧’一下”
下午3點到達高坎村村委會,村委會三面環(huán)水,緊鄰漢江,很美。下車后脫離了汽車空調的冷風,明顯有一種黏黏的濕熱。算了下時間,我提議先去之前說好的一個貧困戶家走訪,“現(xiàn)在過去不合適,太熱,你受不了,我跟村支書約好了,明天早上過去”,張寶寧說,“下午先帶你在附近轉轉”。我不服,但是拗不過他的堅持,只能聽他的(后來證明他還是對的)。
在省局駐村扶貧點的一間休息室里住著李埠民、張寶寧、蒲仁山3個人,由于我的到來,張寶寧把我安頓在他的床位上,而自己找了張折疊床擺到了辦公室。休息室里擺著一臺還沒有來得及安裝的電視和衛(wèi)星信號接收器,“平時太冷清了,除了工作就是睡覺,三個人都聊的沒話了”, 張寶寧笑著說,有點自嘲的味道,“裝個電視,也幫我們自己也‘脫貧’一下”。 據(jù)張寶寧介紹,他們在高坎村駐村已經(jīng)1年半了,還要堅守半年,以前感覺苦,現(xiàn)在都習慣了,“這里的條件要比貧困戶好多了,貧困戶更苦,你都想象不到”, 張寶寧補充道,“當然,我們受點苦也好,有體會、有感受,有利于堅定扶貧決心”。
經(jīng)過一番折騰,電視終于有了反應,大家都很興奮,像小孩子過年似的,臉上洋溢的幸福讓我有點不可思議,可能是太久沒有看電視了,亦或是休息室終于有了點別的動靜。看著他們高興的樣子,我也被他們感染了,感覺電視節(jié)目真的變得有意思起來,畫面也更美了。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胳膊和腿上到處都是被蚊蟲叮咬的包,很清晰,其中張寶寧的腳是浮腫的,上面還抹著藥膏。
圖為陳勇在家人及扶貧干部的陪同下在扶貧表格上簽字
一條美麗的江 一道艱難的坎
——村民的親近和接納是對扶貧工作最好的肯定
電視看了十幾分鐘,或許是興奮勁兒過了,下午4點半,氣溫稍降,張寶寧決定帶我到村委會附近轉轉,順便看看漢江水。
“來,坐上”, 張寶寧走到一輛摩托車旁,“實在是跑不動,就買了它,要入戶的人家太多了,腳都磨爛了,有了它就好多了,雖然有些地方車子走不了,但省了不少腳程”,語氣里滿滿的小得意,卻讓我莫名地感動。
這里的農(nóng)戶為了種田方便,住得比較分散。沿著小路向前,一邊是美麗的江水,一邊是零星的幾戶人家,據(jù)他介紹,這幾戶條件還不錯,都不是貧困戶,一路走過,遇到的每一個村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很真切的那種,讓我作為一個同行者都有一種小小的自豪。同樣,張寶寧還是一路 “嘮叨”:這人叫什么,家里還有誰,收入情況怎么樣……。經(jīng)過一段騎行,我們來到一個小山頭,山頭被平整過,幾個人正忙著干農(nóng)活。
“就到這里吧” ,張寶寧停下車,“往前走是有幾家貧困戶,但去了今晚就回不來了”。
張寶寧介紹,谷場帶頭干活的叫謝守平,勤勞能干,每次他經(jīng)過這里謝守平都沒有閑著,不是在下面田里干就是在谷場里忙,雖然不是貧困戶,但家里也不富裕。看到我們過來,謝守平放下手中的活計走過來跟我們打招呼,據(jù)他自己介紹,田里的收成吃飯沒有問題,多余的大部分都用來喂雞、喂豬,今年還算豐收。
想著那如數(shù)家珍的情況介紹,看著張寶寧跟村民們熱情地拉家常,就像他們是親戚或者是要好的朋友。這一切讓我不禁肅然,一年半,500多個日子,我們奮斗在扶貧一線的食藥人就是這么走過來的,村民的親近、接納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肯定。
酸酸的青山果 殘缺的紅對聯(lián)
——現(xiàn)實比故事更像故事
第二天早上,多云,天氣很涼爽,我和張寶寧按照約定驅車前往一家特殊的貧困戶,大約走了20分鐘的路程,遇到了在路口等我們的高坎村支部書記趙發(fā)軍。由于剩下的是崎嶇山路,很陡很窄,摩托車都沒有辦法進出,只能徒步。我們把車在路邊停好,開始向山下進發(fā)。在路上,我向張寶寧詢問這戶人家的情況,“到了你就知道了”,張還是不肯向我透露。
25分鐘后我們終于到了。兩間主房,一間廚房,都是土房,院子很小,院下是山坡,是借著地形挖填的一塊地方。由于做足了心理準備,眼前的景象倒沒有讓我覺得特別意外。院子里沒有人,趙支書開始叫人,但沒有人應,不過很快從廚房里走出來一個女人,張著嘴巴,滿臉的驚喜,并用滿是炭黑的雙手不停地比劃著……女主人是一個啞巴,我的心不由一沉;緊接著一個小伙子和一個老太太先后從主屋走了出來,小伙子滿臉的興奮,似乎很開心,揮著一只手臂走近張寶寧……他只有一只手臂;老太太很消瘦,一只眼睛特別醒目,白色的……她一只眼睛失明。我的心被震撼了,之前所作的心理預期和準備瞬間崩塌,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庭!
女主人很快把手洗干凈,沒有跟我們做進一步的交流,而是拉著老太太進了主屋,當時覺得有些奇怪,不知道她想干什么。過了大概兩分鐘,兩人一前一后走了出來,她們都明顯換過衣服,雖然不新,但卻很是干凈整潔,頭發(fā)也明顯疏理過。這個時候她用一只手揉著肚子一只手指著嘴巴,并不時地發(fā)出啊啊聲,然后指向廚房,對于她的這一舉動我和張寶寧都不明白,求助趙支書才知道她在問我們是不是餓了,要給我們做飯吃。我們表示不餓,不讓她做飯,但她還是進了廚房,過了一會兒端著一盤青青的山果出來,讓著我們吃。山果是甜的,但我心里卻很酸……
在他們填寫走訪記錄的空檔,我走進了他們的廚房,墻壁和屋頂沾滿了黑乎乎的油煙,邊上有一個灶臺,旁邊有一籃剛采摘的青菜,據(jù)說他們每天吃兩頓飯,現(xiàn)在快10點半了,啞巴女主人剛才應該是在準備早餐吧。然后我又去了他們的主屋,潮氣很重,一間房里擺放著十幾個養(yǎng)蠶用的扁、幾袋糧食和幾把小凳子,另一間房有一張放著被褥的大床,相對應的墻角堆了很多土豆,整個屋子的墻體有不少裂縫,這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家徒四壁”的景象。走出屋子,我取出相機給他們拍照,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主屋門兩側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雖然有殘缺,但四個字依然醒目:財源涌進。
等我們爬上山坡走到車前的時候,三個人都大汗淋漓了,作為最年輕的我卻顯得最疲憊。這多么像我們常說的高于現(xiàn)實的虛構,但這現(xiàn)實比虛構更像虛構,比故事更像故事。
圖為徐賢惠在扶貧表格上簽字
鐵漢顯柔情 淚水無苦味
——缺席了一位12年來從未缺席的人
張寶寧介紹,女主人叫徐賢惠,老人是她的婆婆,而斷臂小伙子叫陳勇,才24歲,他3歲時就患上了癲癇。很遺憾,今天這里缺席了一個重要的人,他叫柯友付,現(xiàn)在在臨縣西鄉(xiāng)一處工地上打工,但對于這個家,12年來從未缺席。
12年前,柯友付作為上門女婿進了徐賢惠(其前夫2003年外出打工去世)現(xiàn)在的家,并一起承擔起照顧婆婆和兩個兒子的重擔。柯友付善良老實,是家里的主勞力,盡心盡力地維系著整個家庭的生計。由于家里病人多、負擔重,經(jīng)常入不敷出。由于長期以來對孩子的負責和對老人的孝敬,柯友付還被當?shù)劓?zhèn)、村兩級評為孝老愛親模范。在省局駐村工作隊與各級政府的幫扶下,一家人辛勤勞作,努力發(fā)展養(yǎng)蠶、養(yǎng)牛、養(yǎng)豬及經(jīng)濟作物種植,日子雖然艱難苦,但總算有了些許盼頭。
然而,禍不單行。今年4月,陳勇癲癇發(fā)病,跌入家中取暖的火坑,導致左臂及胸背部大面積燒傷,在村干部及各級政府的幫助下,被送到安康市中心醫(yī)院搶救,雖然在多方幫助下,命保住了,但陳勇左臂截肢,右手失去功能,前胸后背留下了大片的燒傷疤痕。這個家庭為此背負了4.7萬元債務,實在是拿不出錢為他進行后續(xù)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柯友付仍然在為這個家努力,最熱的天氣里在工地里干活,流汗。
說到柯友付,村里人的評價是“好人”,但能想象得到,一個能扛起、敢扛起如此重擔的男人,還應該是一個“鐵漢”。
“當我告訴他,孩子的右手功能治療問題得到了解決、癲癇的后續(xù)用藥有了著落、4.7萬元的債務也能得到解決的時候,‘他哭了’,說,‘多虧了你們’,張寶寧說,“我沒有想到他會在那個時候流淚”。
像柯友付這樣的家庭,在秦巴山里,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寫照。據(jù)省食藥監(jiān)局下派的駐村扶貧干部對全村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顯示,村里還有104個貧困戶,每家的的情況大同小異,只是貧困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食藥人的愛心接力
——大山深處的呼喚,我們有幸聽見
柯友付一家,其困難已經(jīng)不是單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就能解決的了,必須大家齊心協(xié)力進行幫扶。
很快,省局張平副局長及印江鵬副縣長得到了駐村工作隊的匯報,到村里見了柯友付及其家人,在了解情況后,立即指示工作隊,一方面調集效果更好的藥品控制陳勇的癲癇病情和部分皮膚感染,同時要求村委會會同工作隊多措并舉,加強對該戶的幫扶救助力量,并積極尋求社會援助,助力省藥監(jiān)局包聯(lián)處室共同幫扶的“雙包計劃”。經(jīng)省局總工齊慧麗與醫(yī)療器械處,聯(lián)系到正在高坎村幫助合作社銷售土雞蛋的康拓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立人, 胡立人得知陳勇的一家情況后,立即親自入戶調研,展開救助。
在省食藥監(jiān)局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下,參與“雙包”的企業(yè)聯(lián)系到了康拓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江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
張寶寧、浦仁山帶領陳勇到安康做的腦部CT和腦電圖報告也出來了——明確存在癲癇病灶;
市縣殘聯(lián)的相關部門也聯(lián)系到了,殘疾證相關手續(xù)已開始辦理——必要材料已齊備(癲癇住院病例和診斷證明);
解決其再次犯病出現(xiàn)突發(fā)意外愛心藥品送到了——國藥安康公司捐贈;
解決其家庭4.7萬元債務款項到位了——省局機關黨委募集5萬元現(xiàn)金;
在唐都醫(yī)院高國棟教授的協(xié)調下,陳勇手術的免費申請也下來了——目前手術已經(jīng)完成,其將于11月6號出院……
另外,一場簡陋的儀式在這個小山村里舉行,沒有剪彩、沒有禮炮……卻異常肅穆和莊重。陜西省食藥監(jiān)局、石泉縣政府、曾溪鎮(zhèn)政府、高坎村駐村工作隊聯(lián)合部分醫(yī)藥企業(yè)、醫(yī)療器械生產(chǎn)企業(yè),在高坎村村委會舉行社會扶貧獻愛心捐贈儀式。儀式上,西安康拓醫(yī)療、揚子江藥業(yè)集團代表等眾多醫(yī)療器械企業(yè)捐贈共計40萬元用于貧困戶大病及困難救助,并設立高坎村貧困戶醫(yī)療救助專用賬戶,長期募集資金。一次眾人拾柴的愛心接力在食藥人中展開。
后記
陜西省食藥局是石泉縣扶貧幫扶的牽頭單位,在石泉縣的幫扶工作已經(jīng)持續(xù)5年,在主要幫扶的11個鎮(zhèn)13個貧困村中,高坎村是重點扶持對象,省食藥局下派了扶貧工作隊入村蹲點幫扶,全面了解村上與戶上的真實情況與具體需求,明確思路,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力求做到“出實招、求實效”,解決村上貧困戶的實際困難,更好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省局領導和局機關各支部以精準扶貧“一對一幫扶”形式直接幫扶重點貧困戶,實現(xiàn)“真扶貧,扶真貧”。
在我準備離開時,張寶寧拉著我說讓我?guī)蛡€忙,我很好奇,“這兩年搞產(chǎn)業(yè)扶貧,幫貧困戶推廣土雞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這里的土雞蛋運出去費用比較高,剛好你要回西安,順便幫村上的合作社把76箱土雞蛋拉到西安去,買家我們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了”,聽到他的話,我才明白來村上的時候他為什么堅持讓我開車走爬山路了。我很愉快地答應了,不為別的,只為能為“扶貧攻堅”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石泉縣城,我見到了副縣長印江鵬,他對我表示了感謝,說:“扶貧攻堅的確有很多困難,但是群眾都沒有放棄,我們就更應該努力,更要堅定不移地把扶貧工作做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大山深處人民的苦和難,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扶貧工作中來”。
扶貧在攻堅,愛心還將繼續(xù)。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