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中藥|胡黃連
胡黃連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莖。
相關(guān)名:胡連、藏胡連。
產(chǎn)地:主產(chǎn)西藏、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直徑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huán)狀節(jié),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上入心經(jīng),中入胃經(jīng),下走肝與大腸經(jīng)。既清虛熱、除疳熱,又清濕熱、解熱毒,為虛熱、實熱兩清之品,凡虛熱、濕熱、火毒所致病證皆可選用。
功效: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解熱毒。
主治病證
(1)骨蒸潮熱。
(2)小兒疳熱。
(3)濕熱瀉痢,黃疸。
(4)咽痛,瘡腫,痔腫便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虛中寒者忌服。
故事
胡黃連又叫胡連,也叫假黃連,具有清虛熱,除疳熱的功效。關(guān)于它,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深山里住著一對兄弟。兩兄弟平日里非常要好,后來,哥哥由于過于操勞得病了,精神差、煩躁、口渴,而且還發(fā)熱,晚上盜汗,人也消瘦了好多。
弟弟一次外出,聽一路人說他自己曾經(jīng)也得了病,很是煩躁,口渴,還發(fā)熱,與他哥哥的病很像,用黃連就治好了。弟弟聽了喜出望外,便去城里給哥哥買點黃連回來。弟弟來到城里的藥店,說要買黃連。店主就問:“你是要哪種黃連呢,我們有一般的黃連,另外,從胡人那里也新購進(jìn)了一些上好的黃連,非常不錯”。
弟弟想,大老遠(yuǎn)的來城一趟不容易,就給哥哥買些好點的黃連吧,于是就買了些從胡人那得來的黃連。這時,天也黑了,他打算再留宿一晚上,翌日再回。第二天大早,弟弟就急忙往回趕,回來的路上又遇到了那天的路人,他把買來的黃連給路人看,路人看了后說:“你怎么買了這個,這是假的,人們都叫它“假黃連”,是從胡人那得來的吧,我當(dāng)初第一次也是買的這種,可是沒有效,后來買了咱自個產(chǎn)的黃連,病才好的”。弟弟聽了,不敢相信這是假藥啊,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老字號藥店,不可能賣假藥的。是真是假,試試就知道了。就算是假藥,那個路人吃了也沒有怎么很大的副反應(yīng),中毒之類的,弟弟也就放大了膽子,回去讓哥哥先試試。再說了,沒有用過,也不能隨便說人家賣假藥。
回家后,弟弟不敢跟哥哥說假黃連的事,只是告訴哥哥,買了一些藥,可能會對病有效果。哥哥非常感激弟弟,他不想辜負(fù)弟弟的一片心意,就收下了藥。
吃了幾天的藥,開始有效果了,哥哥狀態(tài)一天比一天好。弟弟看到哥哥的病在一天天好轉(zhuǎn),也終于放下心了,總算沒有白跑城里一趟。吃了十幾天的藥,哥哥的病完全好了,哥倆都很開心。某一天,弟弟再次遇到那個路人,說哥哥的病已經(jīng)被上次買的假黃連治好了。
路人也是感到非常驚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逢人便說起這個事,看看別人是怎么認(rèn)為的。有個大夫聽也說了這個事,就想去探個究竟,便買些假黃連,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個假黃連與黃連均能清腸胃濕熱,但是假黃連并不長于黃連所具有的清心火,瀉胃火功能,而是長于清虛熱,除疳熱,有些人用假黃連有效,有些人用假黃連無效,可能是藥不對癥所導(dǎo)致的。
人們知道了這個原因后,覺得“假黃連”這個名字有點讓這個藥“冤枉”,為了還它一個“清白”,便取了另外一個名字,由于這藥是從胡人那得來的,所以就叫“胡黃連”。
(責(zé)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