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代糖食品,反而會得糖尿病?
如今,限糖、控糖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攝入過多糖分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種代謝疾病,過高的血糖會對血管、神經造成直接損害,高糖飲食更是多種癌癥的高危因素。于是,與天然糖有著相似口感,卻不被人體吸收,不進入血液循環(huán),標注著“零糖”“零卡”的含代糖食品倍受追捧。但是,既能享受自舌尖傳遞到大腦的甜美刺激,又不用為額外增加的能量負擔而憂慮的美事是真實存在的嗎?先讓我們看清楚“無糖”的真相。
一、“無糖”還是“無蔗糖”?
為了迎合新的消費觀念,許多商家會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添加果糖的方式替代添加蔗糖,并將“無蔗糖”的含糖產品直接標注為“無糖”,這些所謂的“無糖”飲料/食品的配料表中通常會有果糖或果葡糖漿(Fructose)。果糖和蔗糖都是游離糖的一種,游離糖指包含在加工食品飲料中以及蜂蜜、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其主要形式還包括葡萄糖。所以,果糖和蔗糖并沒有本質差異,消費者在選購“無糖”飲料/食品時一定要仔細查看配料表中的成分。
二、代糖是什么
代糖不是糖,而是甜味添加劑,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為人工代糖,來源于實驗室的甜味添加劑,通常含較低熱量或不含熱量。包括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賽蜜、紐甜等;第二類是糖醇類,來源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膳食纖維,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而熱量僅為一般糖類的一半,且吸收慢。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蘚糖醇、甘露醇和異麥芽酮糖醇等,其中赤蘚糖醇每克只含有不到1大卡的熱量;第三類為天然代糖,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甜味添加劑,主要包括甜葉菊、羅漢果甜苷、甘草甜素、菊粉、糖漿、海藻糖、棗糖等。目前,我國批準了糖精、甜味素、木糖醇、山梨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紐甜等20多種人工代糖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三、經常食用代糖食品的危害
事實上,代糖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經常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會擾亂體內代謝系統(tǒng)。甜味劑熱量低,無法完全抵消大腦的饑餓感,因而會引起能量代償行為,刺激人們過量進食,從而使得血糖升高。所以食用含代糖的食品需要格外注意,掌握好度,避免經常性、長期性食用,尤其是以人工代糖為主要甜味添加劑的食品,更應少吃。
經常食用代糖食品會導致三種危害。第一種是擾亂腸道菌群平衡:代糖能抑制腸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生長,導致致病菌數(shù)量上升。有研究證明,人體連續(xù)兩周、每天攝入相當于1.2升代糖飲料的甜味劑后,腸道菌群中對人體有益的雙岐桿菌、乳酸菌和擬桿菌種群的水平明顯下降,多達11種致病菌的數(shù)量上升,甚至出現(xiàn)新的致病菌;第二種是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高,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正常、代謝系統(tǒng)正常的健康人服用了無熱量的人工代糖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升高。哈佛大學一項近20萬人的大樣本隊列研究結果表明,每天喝含人工代糖飲料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19%,高于喝含糖飲料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另一項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喝帶有“無糖”標簽(無添加蔗糖)但含人工代糖蘇打飲料的青少年,其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增加了58%,高于選擇含糖飲料的青少年;第三種是肥胖風險增高,當人體攝入大量代糖物質,機體感知到甜味信號后過量分泌胰島素,長期刺激導致胰島素受體敏感度下降,脂肪分解減少、合成增加,導致肥胖或代謝綜合征等。
?。ㄗ髡邌挝唬荷虾J屑膊☆A防控制中心)
(責任編輯:宋佳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