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女記者法拉奇教你采訪秘訣
看過法拉奇的《采訪歷史》一書的人總能感受到書中放射出的“法拉奇”精神力量,她尖銳的提問、刨根問底的追擊、毫不客氣的挖掘,從不同側(cè)面向采訪對象包抄靠近,巧妙迂回地奔向“航行”的目標——采訪的成功。
新聞采訪不是學問,而是關于采訪提問技巧的學問。美國《塔爾薩論壇報》的記者鮑勃·福爾斯曼說:“筆下的功夫不強照樣能當一名出色的記者,但不善于進行采訪是絕對當不好記者的?!边@便是我們常講的“七分采訪三分寫作”。
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 意大利女記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羅倫薩。她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 戰(zhàn)地記者。
法拉奇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記者和作家,以采訪世界政壇的風云人物名揚天下,被譽為“世界政壇采訪之母”,曾因采訪鄧小平而為中國人所熟知。
上世紀70年代,法拉奇先后采訪過30個活躍在當時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其中有聲稱“不接受單獨采訪”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有“最神秘莫測的領導人”阿拉法特,有自詡為“一句話整個世界就能爆炸”的利比亞元首卡扎菲,有“帶著冷漠和怒氣生活,懷疑每天都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的約旦國王侯賽因等。
從這些人物的地位、名氣和特點中,可以想象采訪之難,然而,法拉奇不但一一完成了采訪,而且把前南越“總統(tǒng)”說得痛哭流涕;伊朗國王巴列維當著她的面表示要摒棄女色;基辛格則后悔地說,接受她的采訪是他“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法拉奇尖銳犀利的提問技巧。她對這些政要人物的采訪技巧是值得我們細細推敲并學習借鑒的。
新聞采訪的基本技巧
1、充分準備,不同凡響的開場
如同高明的棋手重視開局,法拉奇的采訪都有一個別致的開場。她曾說:“我的秘訣是開門見山,把氣氛打開。例如我去問霍梅尼前早就知道他是獨裁者,于是我開場就說:你是伊朗的新沙皇……”這種開門見山式的問法,單刀直入,迫使對方做出防御性反應,揭下人物面具,逼視其真實面目。
采訪阿拉法特這個“神秘莫測的人”時,她這樣開始的:“人們常常談論您,然而對您卻一無所知……”這句話既陳述了事實,又點出了矛盾。而在采訪鄧小平時則從鄧小平的生日談起,將嚴肅話題注入在輕松自然的交談中。
這些開場并不是靈機一動的小聰明,而是法拉奇刻苦勞動準備的結(jié)晶。在采訪前一兩個月里,她總是閱讀大量的有關材料并作出相應的筆記,盡可能地熟悉與采訪有關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其他情況,精心設計采訪程序。
她說,采訪前準備工作的緊張程度,“簡直就像學生準備大考一樣”。每一次訪問,都是對她的“智慧和政治敏感的挑戰(zhàn),是不可能重演的事件,是消耗靈魂的一次人類實踐。”
2、既予又取,巧妙處理矛盾
法拉奇說,采訪是一場探討事實真相的戰(zhàn)爭。探尋真相的過程是不斷解決秘密與透明這對矛盾的過程。矛盾沖突在法拉奇的采訪中隨處可見,構(gòu)成她采訪提問中的鋒芒。當那些政壇要員出于某種動機不愿講明真相或閃爍其辭時,法拉奇總能使之無法繞過問題。
在采訪基辛格時,她沒有放過“基辛格是尼克松的助手,幾乎比總統(tǒng)更出名”這一事實。她先是拋出這一事實,即“予”,拋磚引玉,使得基辛格虛榮心膨脹,說出自己“總是單槍匹馬地行事”的話來。
另一方面,法拉奇總是帶著她的立場和感情投入采訪,她與采訪對象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思想觀念的矛盾,但她的可貴之處在于不回避矛盾,她甚至故意設置矛盾。
在采訪伊朗國王巴列維時,雙方就專制民主問題激烈爭論,交鋒中法拉奇一層層揭去了巴列維假民主的外衣,把他真專制的面目暴露在世人面前。
3、追根究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當那些政界精英對法拉奇的尖銳問題虛與委蛇、回避躲閃加以敷衍時,法拉奇決不姑息模棱兩可的回答,也決不會給對方任何逃跑的機會,她緊追不舍的發(fā)問經(jīng)常把采訪對象逼到不得不回答的境地。
例如采訪阿拉法特時,抓住“是否對約旦和黎巴嫩宣戰(zhàn)”、“巴勒斯坦的邊界在哪里”等關鍵問題兩次提問。
再如采訪基辛格時,基辛格因為擔心泄密而拒絕談越南問題,當法拉奇提問幾次后,基辛格終于發(fā)出了警告:“夠了,我不想再談越南了!”法拉奇便從美國與阮文紹之間的停戰(zhàn)談判切入提問,使問題深了一步,逼得基辛格第二次警告:“請您不要再叫我談越南了?!?/p>
而法拉奇卻激發(fā)式地問:“很多人認為您和尼克松接受那個協(xié)議實際上是對越南的投降,對此您也不愿意談嗎?”問題又深入一步,基辛格第三次發(fā)出警告:“我堅決徹底地抵制投降的說法,真的不要再談論越南了?!?/p>
堅韌不拔的法拉奇見目的尚未達到,機智地以守為攻緩和了一下,把話題變成更大的主題“戰(zhàn)爭”與“和平”上,似乎從越南問題退卻了,可談了幾句,馬上又伸向主題:“基辛格博士,那么關于越南戰(zhàn)爭您有什么要對我說的?我覺得您從來沒有反對過越南戰(zhàn)爭?!?/p>
一句話將問題深入了一大步,逼得基辛格不能不對此表態(tài)了。法拉奇層層逼進的提問最終迫使基辛格就越南問題發(fā)表了見解。
4、巧設機關,分解問題“請君入甕”
當采訪對象正面拒絕時,她會采用迂回法,由遠及近,引人落入圈套。
比如采訪南越前總統(tǒng)阮文紹時,她想獲得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當直接問他時,阮文紹矢口否認了這個說法,法拉奇就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小問題,她先問:“你出身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后,動情地描述了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處境。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法拉奇接著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巴黎、澳大利亞有銀行存款和住房,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為了澄清這一“傳言”,他不得不詳細地道出他的“少許家產(chǎn)”。
如此一來,阮文紹是否真的如傳言中的那么腐敗,還是如他所言并不奢華,已昭然若揭。
采訪基辛格時,基辛格諱言使美國處于尷尬境地的越南問題,在法拉奇直接詢問“如果我把手槍對準您的太陽穴,命令您在阮文紹和黎德壽之間選擇一人共進晚餐……那您會選擇誰?”沒有得到回答后,她又把問題分解,提問到:“您喜歡黎德壽嗎?”
得到肯定答案后,她又奮起直追:“跟阮文紹的關系,您也作同樣的評價嗎?”基辛格謹慎的言辭中流露出他和阮文紹的關系已不能用“親密”來評判。他的回答,已不難使人預見美國以后在越南問題上將要采取的態(tài)度。
看過法拉奇的《采訪歷史》一書的人總能感受到書中放射出的“法拉奇”精神力量,她尖銳的提問、刨根問底的追擊、毫不客氣的挖掘,從不同側(cè)面向采訪對象包抄靠近,采訪不斷深入具體,渾和圓滿,如同一個舵手穩(wěn)健地掌握著采訪的“航行”方向,避開險阻,巧妙迂回地奔向“航行”的目標——采訪的成功。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張丹:展現(xiàn)檢查員風采 講好中國藥監(jiān)故事
新時代,新起點,有更多的故事正等待我們發(fā)現(xiàn)。讓我們一起加油,繼續(xù)講好檢查員的故事,講好中國藥監(jiān)的故事! 2019-06-06 11:22裴顥:不為他人做嫁衣,只做快樂出版人
我把自己的崗位作為追夢、圓夢的發(fā)力點,激揚巾幗之志,奉獻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美,唱響巾幗之歌,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作出貢獻! 2019-06-06 11:10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