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戰(zhàn)“疫”話名藥(四)
臨床治療類
1、僵蠶
【性味】辛,咸,平
【歸經(jīng)】肝、肺、胃經(jīng)
【功能】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解讀】白僵蠶為飼養(yǎng)家蠶感染真菌僵死之蟲體,此為蠶農(nóng)廢物,利用而成良藥。中醫(yī)認為"蠶,食桑之蟲也。桑能治風養(yǎng)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蠶感風而僵,凡風氣之疾,皆能治之。"
這是中藥同性相從的原理,僵蠶能勝風所以常用來制風。中醫(yī)認為風邪致病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僵蠶既可平息內風以解痙,又可祛外風以散熱。僵蠶作用人體部位以肝臟為主,肝為風木之位,其伐肝木,故僵蠶能鎮(zhèn)靜止痙,治療驚癇抽搐。其味辛咸平,根據(jù)藥性理論,咸味藥能軟堅散結,又兼入肺胃經(jīng),故可化痰散結,治療瘰疬痰核??偠灾?,僵蠶善于化解,疏通,凡是風、痰皆能化之;而痰瘧、癥結等經(jīng)絡不通者,僵蠶可以通之。
【治疫應用】《本草綱目》記載僵蠶可以治療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女子崩漏下血;小兒因體虛不食所致久疳;小兒口瘡;小兒鱗體,又名苔垢,由于氣血否澀,皮膚如蛇皮鱗甲之狀的病癥;一切刀傷、斧傷等外傷;由外感風熱所引起疔腫風痔,如:野火丹毒、癮疹風瘡、風痔腫痛。(邱模炎、熊莉莉)
2、三七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功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解讀】別名山漆、金不換,"金不換"是貴重物品之稱,三七同時也是云南白藥的主要原料。在古代三七為金瘡要藥,凡是有金刃箭傷,跌撲杖瘡,出血不止,嚼爛涂,或研磨成粉末涂,即可止血。從性味歸經(jīng)看,三七甘而微苦,性溫,入陽明、厥陰血分,功善止血,又善化瘀,有止血不留瘀之效,能夠治療各種出血病證。此外,三七又善于散瘀消腫止痛,是治療瘀血諸證的佳品,也是治療瘡瘍腫毒的良藥,單用即可收效。三七味甘,有補益作用,民間治虛損勞傷,常同肉燉服,有強壯身體,補益氣血的功效。三七用法可分內服和外用,民間有"生攆熟補"或"生打熟補"之說,補血、補身可用熟三七,止血、散血可服生三七;外用研末外敷可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諸證。
【治疫應用】《藥物圖考》記載三七能夠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治療流行病瘟毒、鼠疫,因感溫熱疫毒之邪,耗血動血,破血妄行,毒瘀互結,外發(fā)皮膚而致的紫斑;治療血虛皮膚干燥;婦人產(chǎn)后惡血不下伴見發(fā)熱。(邱模炎、熊莉莉)
3、大青葉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心、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解讀】大青葉為中藥板藍根所屬植物的葉,大青葉性味苦寒,為清熱解毒之上品,專攻溫邪熱疾,濕熱蘊結以及瘡瘍腫毒諸癥。作用臟腑主要為心、胃,故善于清心胃二經(jīng)實熱火毒、外感熱病。心主神明,能夠主持精神,意識等活動,熱毒入于血分,血分熱毒郁于肌膚而發(fā)紫斑,熱擾心神而神昏。近代常用大青葉治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單用鮮品搗汁或配伍瀉火、涼血、解讀之品,均有較好的療效。
【治疫應用】《藥性論》記載大青葉能治療高熱,瘟疫寒熱?!度杖A子》記載大青葉治療時行壯熱頭痛,心中煩悶,口渴;小兒身熱,風疹,時行熱病。陶弘景云大青葉治療時行熱毒病特別好。甄權云大青葉治療瘟疫寒熱,此皆大青葉之大寒能清大熱之故。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大青葉治療熱毒痢疾,濕熱黃疸,熱毒所致喉痹、丹毒?!侗静菡酚涊d大青葉治療熱毒所致瘟疫熱毒發(fā)狂,風熱斑疹,癰瘍腫痛,陽毒則狂斑煩亂,大青葉可以困篤,熱病易傷津耗液,大青葉苦寒清熱,治療大熱所致煩躁口渴?!兜门浔静荨酚涊d大青葉治療瘟疫狂熱,火毒上攻而見赤眼,小兒壯熱。(邱模炎、熊莉莉)
4、大黃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
【功能】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解讀】歷代名家均說"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大黃在古方中被稱為將軍,因產(chǎn)在四川,故也稱川軍。生活中常認為大黃就是通暢大便之藥,但在各科疾病中,病可塞便,便亦致病,互相影響,初期疾病影響胃腸功能,日久瘀血濁毒內生,變癥叢生,在一些急性大病之中,尤為明顯,由此可見通便之重要性。從大黃作用人體部位看,脾胃與大腸都與消化功能相關,且大黃性味苦寒,苦味能祛火,性寒能清熱,所以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的作用。大黃還能作用于肝臟和心包,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即調暢全身氣機的作用,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影響,氣不行可導致血瘀,瘀血阻滯可導致氣滯。大黃有推陳出新之功,對于女子情志不調,氣機不暢,宮寒血瘀經(jīng)閉等凡屬老血留結體內者,大黃可以起到逐瘀通經(jīng)的作用。
【治疫應用】《日華子》記載大黃能宣通一切氣,利血脈,作用范圍廣,能治療心痛胸痹、血瘀經(jīng)閉等氣滯血瘀為表現(xiàn)的疾?。荒芡ɡP節(jié)經(jīng)絡;治療氣機不暢,水氣不散內結而出現(xiàn)的水腫、水瀉、吐涎沫、水逆、心下痞等癥;治療感受疫疬之邪出現(xiàn)的四肢冷熱不調;治療時疾、熱疫、瘴瘧;通利二便,分消走泄。
【治"疫"故事】《松峰說疫》大黃酒,治便膿血,里急后重,腹痛,晝夜煩不止。大黃五錢,好黃酒一兩盅,浸一宿,次日溫服。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成吉思汗進兵中原時,有位大王叫耶律文正王的,通醫(yī)道,人家搶奪金錢美女,而他獨取書籍數(shù)部及大黃兩駱駝。繼而軍中病疫,惟得大黃可愈,所活幾萬人。(邱模炎、熊莉莉)
5、山慈菇根
【性味】甘,微辛,涼。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解說】本品以解毒消腫為用,古書記載:相傳一黑痣滿面之人,一日干活下山回家,見奇草中一清澈水池,遂彎身洗面。洗后片刻,即覺面皮熱痛鼓起,速回家,臉已腫起,疼痛難忍。三日后,腫消,皮脫,滿臉猶如剝去一層面皮,且慈眉善目,如未出閣姑娘之容,人們傳以為奇,遂將此草取名為山慈菇?,F(xiàn)代中醫(yī)也多用山慈菇治療皮膚病。且山慈菇根性涼,故有清熱作用。中醫(yī)認為怪病多起于痰,痰之已結者為毒,而毒之未成者為痰,痰與毒不可分割。山慈菇根能化痰解毒,散結消堅,其力頗峻。現(xiàn)代來看,中醫(yī)所謂"痰結,堅積"多屬癰腫,瘰疬,結核,腫瘤等。
【治疫應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山慈菇根有解諸毒的作用?!栋僖贿x方》記載玉樞丹能解萬病之毒,玉樞丹以山慈菇根為君藥,可以治療一切飲食藥毒,蠱毒瘴氣、河豚、土菌、死牛、馬等毒,吐下或瀉下后即可痊愈;又可以治療陰陽毒導致傷寒、狂證、瘟疫、喉痹等,用玉樞丹同薄荷汁冷服。(邱模炎、熊莉莉)
(責任編輯:申楊)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中醫(yī)藥戰(zhàn)“疫”之岐黃論疫
西漢以來,中國先后發(fā)生過321次疫病流行。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挑戰(zhàn),中醫(yī)藥積累越來越多的防治疫病經(jīng)驗。 2020-03-17 12:30中醫(yī)古籍的戰(zhàn)“疫”之道(一)
《黃帝內經(jīng)》就五行屬性進行了界定,就疫病發(fā)生的患者內在體質因素,外在氣候因素,進行了詳盡的說明。 2020-03-09 11:53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