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国产又粗又黄又爽的大片,国产兽交xvidseos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專家提示:中老年婦女應定期接受乳腺腫瘤篩查

  • 2021-07-12 14:42
  • 作者:衣曉峰 陳一海
  •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今年85歲高齡的王奶奶,無意中發(fā)現自己的左側乳腺長了一個鴿子蛋大小的腫物,并且皮膚有破潰的跡象。王奶奶家人趕緊帶她到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一病區(qū)診治,病理結果證實為乳腺癌。此外,老人還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經多學科會診和身體調整后,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乳腺外科一病區(qū)副主任許守平教授為老人成功地切除了腫瘤。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王奶奶現已痊愈出院。


  高齡乳癌患者逐年增多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持續(xù)提升,高齡患者已不再是乳腺手術的禁忌癥,完全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但需要高度關注的是,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銀發(fā)浪潮”正席卷而來。2021年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7歲。在這樣的背景下,到醫(yī)院求治的高齡乳腺癌病例人數也在逐年“刷新記錄”,甚至比同期來就診的年輕女性多許多。


  在我國,診斷為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乳腺癌發(fā)病有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另一個出現在70~74歲。近年來診斷為乳腺癌的中位年齡逐漸增大,作為發(fā)病率最高的女性惡性腫瘤,乳腺癌已不再是中青年女性的“專利”。同時,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報道,2020年全球發(fā)病226萬,死亡68萬,且發(fā)病率還在上升。僅中國2020年就新增42萬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的新發(fā)病例數快速增長,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這給防治乳腺癌提出嚴峻挑戰(zhàn)。


  導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既然年齡已不再是導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那么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哪些呢?許守平介紹,在2019年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對乳腺癌高危人群作出明確定義——符合如下三個條件之一者,即可認定為乳腺癌高危人群:一是有明顯乳腺癌遺傳傾向者,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較一般女性至少高2倍,有其他癌家族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也較高。二是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患者(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其對側發(fā)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其他婦女高3~4倍)。三是30歲之前接受過胸部放療的患者。


  除了上述情況,還有一些會使乳腺癌風險增加的后天因素。如不生育或首次足月產年齡晚的女性,或未哺乳或哺乳不良,從未懷孕或首次生育年齡大于30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而更早懷孕和哺乳者,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二是月經初潮早、月經周期提前,絕經年齡晚于50歲者。月經期開始早和絕經晚意味著乳腺有更長時間暴露在雌激素環(huán)境下,而雌激素在乳腺癌發(fā)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月經初潮年齡每提前4~5歲,患乳腺癌的概率就增高1倍。初潮年齡在13歲以上者,患乳腺癌的概率要比12歲以下者低20%。絕經期在55歲以下者,乳腺癌的發(fā)病率較低。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比絕經年齡小于45歲者危險性增多1倍左右。同時從外源性激素角度看,長期服用避孕藥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也較大。另外,某些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分,無異于誘發(fā)乳腺癌的幕后“黑手”。循證醫(yī)學也表明,女性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可加大乳腺癌發(fā)病概率,因此女性不能隨意補充雌激素、孕激素。


  早期篩查普及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也為女同胞埋下罹患乳腺癌隱患。喜好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是低脂肪、高纖維素飲食者的2倍多。大量研究證實,攝入酒水容易釀成乳腺癌,且酒精濃度越高,可能性越大;與不飲酒的女性相比,每天喝1杯酒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僅有輕度升高,而每天喝3杯以上時,患病概率則暴漲1.5倍。此外,吸煙或被動吸煙年限長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也隨之“水漲船高”。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運動,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發(fā)病率明顯攀升的一大重要誘因。另外,推遲生育、生育次數減少,致使乳腺癌高發(fā),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最為明顯。


  哈醫(yī)大附屬腫瘤醫(yī)院一項最新統(tǒng)計顯示,黑龍江省乳腺癌早期發(fā)現率處于偏低水平,省內一期患者僅占10%~20%,而國內部分大中城市最高也僅達三成,遠低于西方國家40%的一期病患比例。許守平指出,西方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已開展乳癌普查,覆蓋率達70%以上,臨床診斷80%左右為Ⅰ期乳腺癌,死亡率顯著下降。反觀我國,由于大眾早診斷、早發(fā)現的意識差,乳腺癌早期無癥狀或不感覺痛,就不去醫(yī)院檢查。同時,很多女性不會乳腺自檢,延誤了病情。這些數據提示,我國的乳腺癌早期篩查普及依然任重道遠。


  乳腺癌是目前僅有通過普查就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腫瘤之一,可見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在治療和預后中的重要地位。統(tǒng)計數字顯示,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5%,同時約70%的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既能切掉病灶,又能保住乳房,由此極大地提升了生活質量;相比較,四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只有16%,約為一期的1/6,且醫(yī)療費用高于10萬元。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發(fā)現乳腺癌呢?許守平教了一些簡單的自檢方法。一看:面對鏡子雙手下垂,看乳房兩邊是否大小對稱,有無不正常凸起,皮膚及乳頭是否有凹陷或橘皮樣改變。二觸:左手上提至頭部后側,用右手檢查左乳,以指腹輕壓乳房,由乳頭開始做環(huán)狀順時針方向檢查,逐漸向外(約3~4圈)至全部乳房查完為止,右側同理。三臥:平躺在床上,右肩下放一枕頭,將右手彎曲置于頭下,重復第二步。四壓:除了乳房,亦需觸摸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擠壓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


  但是,上述方法早期發(fā)現乳腺癌的概率很低,絕大多數患者用手能摸到乳房硬塊時,病情已經不輕;因此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定期到專業(yè)醫(yī)院接受體檢,40歲之前可以通過B超進行乳腺腫瘤的篩查;而40歲以后,尤其是乳腺組織致密的人,則應將鉬靶技術和B超結合起來應用;對有高度懷疑但無法確診者,可借助核磁共振技術詳細排查。(衣曉峰 陳一海)


(責任編輯: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相關閱讀
網民評論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為你推薦
  • 消除偏見 不必恐懼與肝炎患者正常接觸

    在世界肝炎日到來前夕,黑龍江省醫(yī)促會感染病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曉紅教授指出,肝炎并不可怕,只要科學認知,正確對待,防范得當,是完全能夠控制的。 2021-07-12 15:00
  • 專家提示:中老年婦女應定期接受乳腺腫瘤篩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持續(xù)提升,高齡患者已不再是乳腺手術的禁忌癥,完全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但需要高度關注的是,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 2021-07-12 14:42